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

三峽水庫蓄水位 首達175米


旺報【記者楊慈郁/綜合報導】



歷時7年,昨日(26)上午9時,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首次來到175米的最高、也是最終目標蓄水位;位於水庫末端的重慶市江津區紅花磧水域,由於水量大、地勢偏高,水位甚至突破了180米。

水位來到175米,三峽樞紐建築物、地質、庫岸堤防等各項設施都將進行「總體檢」,驗證與原設計是否相符,以便工程早日進入正常運行期。

三峽工程 完成成人

中新社、新華社報導,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,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將其比喻為三峽工程的「成人禮」,因為水位達到175米後,三峽工程防洪、發電、航運、補水等功能才能完全發揮。

三峽集團公司指出,水庫水位達到175米後,三峽將成為一座峽谷型水庫,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,可一次性攔洪221.5億立方米;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,即使出現千年一遇的洪水,輔助分洪措施也可避免下游遭受毀滅性洪災。

長江通航條件 將改善

與此同時,水庫水位從156米上升到175米,三峽電站每年可多發電100多億千瓦/時。另外,庫區航道將延伸150多公里,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;大量礙航礁石將被淹沒,改善長江通航條件;貨船單向年通過能力提高到原來的5倍,航運成本降低1/3以上。

三峽水庫高水位預計持續2個月,水庫水位將根據水量及下游航運、供水等需求逐步消落。明年汛前,水庫將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,以騰出221.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。

第3次試驗 終於衝頂

自1994年12月正式開工至今,三峽水庫分別於2008年、2009年進行試驗性蓄水,但始終未能順利「衝頂」,其中,2008年最高蓄至172.8米,2009年最高蓄至171.43米。

今年9月10日,三峽工程進行了第3次175米試驗性蓄水。汲取前兩次經驗,起蓄時間有所提前,起蓄水位也比前兩次高出約15米,達160.2米,以解決水量不足的問題。

文章來源: 旺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